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贛ICP備15003807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昌
Copyrights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 新聞中心 ——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
復得返自然——重慶市發展休閑農業紀實 溽暑炎夏,不必為濕熱的天氣介懷,我們還有別的事情可做。? 樸素淡茶,有一口沒一口地吃著;閑閑碎語,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臨滿湖碧水,觀接天蓮葉,嗅淡淡荷香,心靜自然涼!? 性本愛丘山,守拙歸園田?!熬眠`了,自然!”? 如今,重慶市銅梁區土橋鎮慶林村3000畝蓮藕種植核心區,已是市民休閑度假、消遣靜心的好去處。像這樣特色鮮明的休閑農業觀光園在重慶各個區縣方興未艾,成為當地一張張靚麗的農業名片。? “休閑農業集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于一體,是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形態,也是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敝貞c市委農工委書記、市農委主任夏祖相說。在市場和政府雙輪驅動下,重慶休閑農業呈現出從零星發展到集群擴張的喜人態勢,日漸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日前,記者深入重慶,實地感受了休閑農業發展的火熱激情與詩情畫意。? “體驗經濟”有底氣? ——休閑農業借力市場和政府兩個“輪子”,以開發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體驗參與融為一體,聯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前景可期?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边@是多少久居鋼筋水泥“森林”城市人的夢想。休閑農業的出現,讓夢想照進了現實。? 在休閑農業園區,豐富的農產品、完善的產業鏈條、多彩的參與內容、難忘的體驗記憶,農業讓人刮目相看;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綜合產值直線上升,農業讓人心生向往。?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休閑農業已有百年歷史,而發展成為一種固定產業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的西班牙,當時有些農場主把自家房屋改造裝修成旅館,用于接待來自城市的旅游者觀光度假。此后,休閑農業的生命力在多個國家日益凸顯,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 “農產品是可以加工的,商品是有實體的,服務是無形的,而創造出的體驗生活則是令人難忘的?!币猿浞珠_發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為前提,休閑農業融合了農業生產、農耕文化和體驗參與,集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多功能于一體。這一獨特的產業形態,日益受到經濟學家的追捧和研究,被稱為農業“體驗經濟”,即以服務為舞臺,以農產品為道具,圍繞城市消費者,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活動。體驗經濟也被認為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后的第四個經濟階段。? 我國農業資源豐富,景觀類型眾多,農耕文化悠久,具有發展休閑農業的優越條件。2007年,我國第一次把發展休閑農業上升到中央層面,當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三農”資源發展旅游業,全面拓展農業功能和領域,積極促進農民致富增收。? 大城市帶大農村的重慶,農村區域大,農業資源形態多樣;交通便捷,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2400公里,鄉鎮通暢率和行政村通達率均達100%。城鎮常住人口1780多萬,城鎮化率達59.6%。休閑農業天然的鄉村情懷,吸引著忙碌而煩躁的城市人走近農業、親近自然,放松身心。? 最為關鍵的,充盈的腰包讓人們休閑旅游的底氣更足了。2013年重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5萬元,全市人均生產總值超過68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休閑度假旅游的需求會全面擴張。? ?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金銀花采摘。? 從自發走向自覺,重慶市休閑農業發展凝聚著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心血。20世紀末,隨著全市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一批休閑農業規?;氐呐d起,休閑農業作為一種產業發展形態日益受到重視。? 2011年以來,重慶市休閑農業發展步伐加快,結合“五大功能區域”實施規劃,市農委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意見、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3?—2020)等文件,引導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建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3000余個、休閑果園5300多個、休閑漁業4.9萬畝、高山扶貧納涼村177個、農家樂2萬余家。都市功能拓展區以都市農業和特色村落為代表、城市發展新區以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以鄉村田園景觀和特色農業為代表、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以民俗風情為代表,組團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為增強休閑農業發展后勁,重慶將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和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發展、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相結合,做好農業產業、基礎設施、體制機制和公共服務配套,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重慶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元素融入其中,注重挖掘農業多種功能,不斷拓展延伸產業鏈條,目前已創建全國現代農業示范區5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3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76個,這些園區已成為休閑農業發展的排頭兵。? 重慶市農委副主任高興明說,獨特的地理條件、民俗文化和農業結構,造就了重慶休閑農業以避暑休閑、采摘賞花、民俗體驗、四季休閑為特點的鮮明個性。在此基礎上,休閑農業從過去傳統單一的農家樂模式,逐漸擴充為田園農業、民俗風情、農莊農家、科普教育等齊頭并進的融合模式,正展現出活力無限的美好未來。? 產業壯大有根基? ——農業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資金是休閑農業發展的動力。重慶堅持以農業為基、以特色為魂,始終把做大特色效益農業作為休閑農業產業發展的根本? 武隆是聞名全國的旅游大縣。近兩年,該縣火爐鎮徐家村也成了游客光顧的“熱門”。由于這里有連片種植并初具規模的紅心獼猴桃采摘園,吸引了許多來此旅游的客人。? 代德奎是村里引進獼猴桃種植的第一人。40歲出頭的他在外打拼多年。2011年,代德奎懷揣從陜西學來的獼猴桃種植技術,返鄉創業,以每畝600元的租金流轉本村土地70畝,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建設經營獼猴桃生態采摘園。如今,獼猴桃已掛果3年,畝產2000公斤,采摘價格每斤20元,效益相當可觀。在他的示范帶動下,全村獼猴桃面積發展到600畝,組建了由10多戶社員加入的德奎獼猴桃專業合作社。? “城里來農村休閑采摘的人越來越多,農家樂、家庭旅館都得跟上,農民家家都有活干、戶戶都有錢賺?!贝驴f,今后幾年合作社規模要擴大到2500畝以上。? 依托良好氣候和生態條件,武隆縣以果蔬為代表的特色效益農業為基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技術升級,走內涵式、差異化發展道路。在雙河鄉,攝像頭裝進了高山蔬菜產業的田間地頭,城里人看著蔬菜長,同時開發出農事體驗、蔬果采摘、生態餐廳等鄉村旅游項目,既突出了休閑農業發展的自身特色,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 潼南縣建成100平方公里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和30個“百村百園”專業村、標準園、5萬畝特色產業示范片、100個種養結合示范園。依托3萬畝油菜基地,連續舉辦“菜花節”;依托30余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創辦“菜博會”和太安—桂林萬畝蔬菜基地休閑觀光旅游。2015年全縣“菜花節”接待游客約252萬人次,綜合收入9億元。? 休閑農業“根”在農業,產業不發展,休閑農業就失去了“主心骨”。重慶把抓好農業產業作為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建設,打造產業帶,以產業為支撐帶動休閑農業梯次發展。? 截至2014年底,重慶市已建成蔬菜基地18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1062萬畝;油菜面積達349萬畝;柑橘面積290萬畝,其中晚熟柑橘110萬畝;發展桃、李、枇杷、葡萄、獼猴桃、楊梅、龍眼等特色水果面積264萬畝,花卉、茶葉面積分別達到47萬畝和66萬畝。農業產業的壯大給休閑農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借力資本,休閑農業發展尤其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休閑農業發展資金從哪里來?重慶市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構建完善人轉城、地轉活、錢轉鄉的政策制度,健全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機制,鼓勵農民創新創業,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休閑農業。據粗略統計,重慶市休閑農業的投資構成中,民間私人資本和工商資本占八成以上。? 開縣厚壩鎮群聯村的“四季名果園”是開縣唯一、重慶規模最大的火龍果種植基地。2014年,朱開清和何振漢從廣東返鄉創業,出資800萬元,流轉土地2100畝用于發展休閑農業,其中紅肉火龍果面積200畝。負責技術的朱開清介紹說,火龍果品種是從廣東、廣西引進培育的,目前已注冊為“開州紅1號”。畝投入成本1.8萬元,產量5000斤。5月開花,6月中旬上市,一直延續到11月份。以做生意為老本行的他,目前正在全面開發火龍果的“附加值”:入園門票10元/人,果實采摘10元/斤,枝條銷售20-35元/株,火龍果觀花期(晚上12點到早上7點)還提供啤酒夜宵。? 像朱開清那樣有農業情懷的企業家很多,他們帶著對農業的那份期望,把其他行業的資金引入到農業,推動農業生產從技術到觀念的全面進步。? 記者一路看,休閑農業發展的資金除了部分依靠大農業內部領域的原始積累外,絕大部分來自于工商資本,它們已成為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 而對于休閑農業中的財政補貼資金怎么用、如何讓各方都能受益的問題,渝北區通過農業改革創新,探索了一條有益的路徑。針對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較慢的實際,渝北區2014年開始在全市率先進行“撥改投”試點,改變財政補貼休閑農業的方式,變“補貼全額給業主”為“補助資金股份化、農民與業主(合作社、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共同持股”,業主占51%,農民占49%并量化到戶,每年按財政投入農民持有部分10%以上給農民分紅?!皳芨耐丁痹鰪娏诵蓍e農業的內在活力,農民從“打工”變成了“干事業”,增加了財產性收入。由于效果顯著,今年渝北區財政又拿出5000萬元將試點擴大到22家。? 休閑農業源于農業又超越農業,既有農業的共性特征,又體現出鮮明的個性特色。重慶根據五大功能區域及城郊、沿江、山區等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農業生產基礎和產業結構、人文資源,進行不同的發展定位,著力構建都市行、涵養行、生態行、沿江行、山中行和最炫民族風“五行一風”的差異化發展格局。?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利用獨特的阿依河、摩圍山、烏江畫廊等生態條件,突出民俗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苗族、土家族文化內涵,策劃包裝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休閑農業品牌。鞍子鎮羅家坨苗寨是重慶市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苗寨,2014年入選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到苗寨休閑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不僅可以細細品味苗家風土人情,品嘗鼎罐飯、石磨豆腐等苗家美食,聽苗家大姐唱“嬌阿依”苗歌,還可以親身參與打糯糍粑等農事活動。獨特的苗寨體驗讓人流連忘返,許多游客一住就是個把月。? 重慶不僅有絢麗的巴土文化,還有多姿的民間習俗。每逢春節,城里人下鄉殺年豬、吃刨湯、憶鄉愁……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民風、民情、民味”和“風物、風采、風俗、風味”融合在一起,滋養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深厚底蘊。? 每逢節假日和周末,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群結隊下農村,流連忘返于鄉村田野之間,欣賞田園風光、呼吸新鮮空氣、品嘗農家菜肴、體驗農事活動,展現出休閑農業的旺盛需求、巨大潛力和廣闊市場。? 2014年,重慶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1億人次,實現綜合收入近190億元,帶動近40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20余萬農民脫貧致富。? 樂民富民有路子? ——休閑農業實現了農業資源與城市需求的有效對接,把農民從分散土地中“解放”出來,使其在參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中分享產業收益,既愉悅了市民,又促進了農民增收? 走進墊江縣的“五彩桂園”,記者感受到一股強烈的現代農業科技氣息。在這里,桂花樹如同“變色龍”,隨著時間推移可以變幻出五種顏色:葉片初春時呈玫紅色,每隔20天左右,相繼變成桃紅色、黃紅色、白色,白色持續兩個月,然后慢慢變綠,至中秋節前后開花,花香濃郁。到此觀景賞花成為一道獨特的體驗。? 重慶海博園林公司董事長易春梅介紹說,采用“公司+基地+微型企業+農戶”模式,公司以企業帶產業、以產業帶農戶,帶領農民種植園林綠化樹種——五色彩桂和綠化苗木,示范帶動農民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公司在新民鎮、沙坪鎮建有3個基地2000畝,6個村3860戶農戶每年獲得土地分紅230萬元;吸納當地320名村民在苗圃務工,年發工資180萬元以上,人均增收5600多元。同時,在苗圃林間興建休閑亭、休閑長廊、步行道,設置休閑椅和秋千,建成“農民公園”,免費供村民使用。?
2019-02-15
查看詳情 -
迎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 農業4.0應運而生 2013年,德國正式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明確了信息化在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時隔兩年,2015年,“農業4.0”也喧囂塵上。? 近日,北京市供銷合作總社(以下簡稱“北京供銷總社”)打出的現代農業4.0出現在2015北京國際農業·農產品展覽會上,便引來業內人士的關注。? 其實,“農業4.0”早在年初就有苗頭。當時,有業內專家呼吁將“工業4.0”應用到農業領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工業4.0”打破了傳統的行業界限,帶來跨行業的重組和融合,而農業作為工業生產原材料的提供行業和工業制成品的使用行業,也必將融入這場時代的變革中。? 一個概念的誕生? 到2015年底,北京市大興區留民營將有這樣種植的500畝西紅柿:它們不是長在土里,而是采用水培的方式;人進去的時候要穿防護服,以防止細菌進入;溫室大棚根據需要自動調整光線,西紅柿需要快速生長時光線是直射的,而需要慢慢生長時則調整到斜射的角度。? 這就是北京供銷總社計劃打造的現代農業4.0,年底將在大興區留民營啟動試點。? 據北京供銷總社合作指導部部長劉甫強介紹,由于全年均可生產,這里的產量相當于普通西紅柿的八至十倍。由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這些西紅柿將實現全程可追溯。? 對此,北京供銷總社將現代農業4.0定義為:采用現代化工業生產方式和自動化控制系統,將世界最先進的種植技術、結合大數據分析,運用物聯網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實現農產品全程追溯,使農業生產更具有“智慧”,從而生產出高效、安全、綠色的農產品。? 而在長期從事農業信息化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看來,這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農業4.0”。? “農業4.0是以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是智能農業,是繼傳統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自動化)農業之后進步到更高階段的產物?!崩畹懒猎诮邮苡浾卟稍L時表示。? 信息流“無孔不入”? 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在國際社會引起很大反響。工業技術和生產模式,從機械化生產、電氣化大生產、自動化和信息化生產,到網絡化和智能化生產,德國人把它們形象地稱為現代工業模式的四級演變。? 農業也是如此。從1.0的體力和蓄力勞動農業到2.0的機械化農業,再到3.0的信息化(自動化)農業,最后達到現代農業的最高階段4.0。? “新一輪的工業化帶來的重要變革就是智能制造,而農業作為工業生產原材料的提供行業和工業制成品的使用行業,也必將融入這場時代的變革中,在向智能化時代即‘農業4.0’時代發展?!崩畹懒琳f。? “如果把‘工業4.0’概念,應用到農業領域,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別是在畜牧業和種植業等部門?!敝袊茖W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告訴記者。? 在何傳啟看來,現代農業的發展,一方面來自農業科技和農業經濟的自身創新,一方面來自工業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 而如今,由于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強力滲透,信息流的“無孔不入”以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農業4.0”的生產、流通、消費三大領域將相互銜接,而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這生產力的三要素也將發生本質性變化。?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建華博士向記者表示,隨著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的實施,農業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我國的現代農業4.0,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將成為必然。? “木桶效應”突出? 在李道亮看來,“農業4.0”是一個新興事物,我國目前還處在“概念的界定、內涵的豐富、示范工程設計”這一階段,“農業4.0”是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投資大,風險也大,具有典型的木桶效應。? 在國外,根據區位差別,美國學者把現代農業分為都市農業、郊區農業和鄉村農業。在廣大農村地區,現代農業的重點是機械化和信息化,發展規?;摹吧鷳B農業”和“精準農業”,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 何傳啟向記者表示,在都市和郊區,現代農業借鑒“工業4.0”的理念是可行的,“但必須與有機農業相結合”。? “農業是高風險的產業,既與季節性和保鮮期有關,也與氣候和市場變化有關?!焙蝹鲉⒈硎?,要減少農業風險,就需要把先進技術、先進管理和先進經營模式聯系起來。單純采用高技術,也許可以帶來高產出,但未必有高效益和高回報。? 眾所周知,經濟和市場是“物以稀為貴”。農業效率很高,農產品很豐富,農產品價格可能會下降。? “控制農產品成本的關鍵是控制‘相對成本’,而不是絕對成本,就是要作投入產出分析,或者成本效益分析,把農產品的相對成本(相對于產品價格的成本)降下來,效益最大化而不是效率最高化?!焙蝹鲉⒄f。? 協同發展是關鍵? “農業4.0”的發展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關鍵,“突破涉及農業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迎合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是‘農業4.0’走向現實的必經之路?!崩畹懒琳f。? 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在農業的應用領域還不是很大,當這場跨行業的變革拉開序幕,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步伐開啟時,傳統農業如何有效地應對信息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毋庸置疑,涉及信息產業的投入前期成本巨大,一旦建成,為單個使用者提供服務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一特點使得未來產業進入的門檻越來越高?!稗r業生產想要發展壯大,就要學會合作和信息共享?!币晃粯I內專家指出。? 李道亮認為,我國農業專用傳感器技術的研究相對還比較滯后,特別是在農業用智能傳感器、RFID等感知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方面,許多應用項目還主要依賴進口感知設備。? 在張建華看來,在農業物聯網方面,相關的傳感器技術、無線傳輸技術都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基本能夠適合現代農業4.0建設的需求?!暗⒁馕锫摼W與大數據分析、與農業生產實際、與農產品市場流通等相結合?!? 據了解,目前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中心、中國農科院等單位已開始進行農用感知設備的研制工作,“但大部分產品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其產品和國外產品存在不少差距,離產業化推廣還有一定的距離?!崩畹懒帘硎?。? “‘農業4.0’是現代農業的最高階段,隨著技術的進步,也可能會出現農業4.0的初級、中級、高級和終級等不同時期?!崩畹懒裂a充道。
2019-02-15
查看詳情
上一頁
1
2
下一頁